第二百四十五章 三杯西辞去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“娘亲,我回来了——”

    还没进入“明堂”呢,小太平就叫嚷了起来,声音中带着几分兴奋,更是有几分的急切。

    “你这个小丫头,这才刚刚出去一天而已,怎么就想着跑回来了?那些该死的奴才,也不知道拦着这个疯丫头——”

    “明堂”内传来武娘子的声音,数年不见,这个熟悉的声音李治焉能忘记?

    他伸手阻止了要冲向“明堂”内的小太平,甚至还轻轻地对着小丫头笑着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大唐李治,求见吐谷浑尊上——”

    看着自家老爹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,小太平忍不住在一旁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啊——”

    稀里哗啦,就听到“明堂”内传出一阵凌乱的响声,似乎是碰倒了桌案?有物体落地的声音?

    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“走吧,不要让你娘亲久等了。”

    李治何等的耳聪目明,既然“礼数”已过,他便伸手牵过一旁的小太平,二人并排走进“明堂”,却差点儿与闻声而出的武娘子撞个满怀。

    “陛下?真的是你?你怎么来了?——”

    见到阔别数年的李治,好吧,李治的容貌已经多年不曾改变过,分别七年之久,所变化的也无非是这身衣衫而已。

    “哈哈,怎么,‘贤妃娘娘’您做了这吐谷浑之主,就不认识朕了吗?”

    看到武娘子的一瞬间,李治多少还是有些“陌生”,只是手中还牵着小太平呢,仿佛突然才意识到,眼前这个女人就是自家女儿的娘亲啊!

    武娘子还在震惊之中,李治却已经反客为主,右手拉着小太平,空余的左手则上前直接揽住了武娘子的腰肢。

    “啊,陛下——”

    似乎没想到李治会如此的“大胆”,更是这么多年来,根本就没有这样的“习惯”,一时间武娘子竟然下意识地想要躲闪?

    可惜,李治岂容她有躲闪的机会?

    一家三口,几乎是并排着走向了正中央的主位。

    吐谷浑处处在效仿大唐,而这“明堂”之中,却也有其别样的风格,比如此间的主位。

    “明堂”算是武娘子的议事之所,正中央的主位平常也只有她自己端坐,就连最溺爱的小太平也不曾“染指”。

    当然了,小丫头是好动的性格,本就不是太喜欢到这座“明堂”中来,再加上过去这一年,多在修炼之中,来此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。

    与其说是主位,却更像是大半张胡床,李治老实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了上去,竟将武娘子和小太平一左一右同时揽进了怀中。

    “贤妃,你可知罪?——”

    如此“离经叛道”的举动,幸亏此时“明堂”中没有其他人在,要不然武娘子真是有些无地自容了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这旁边不是还有自己的女儿吗?

    小太平则不然,长这么大都没有过这样的“经历”,在好奇之余,心里莫名地感觉暖暖的,小丫头甚至主动把头往李治的怀里蹭。

    “陛......陛下,您可是一国之君啊,如此行径......再说了,本......臣妾何罪之有?”

    武娘子早已羞红了脸,使劲挣了两挣,她已经是半只脚踏进“大罗金仙”的人了,却没能挣脱李治的手臂。

    开什么玩笑,李治虽然在境界上,也不过只高了武娘子一个小阶而已,却是洪荒以来的第十三位“祖巫”之身。

    “祖巫”的强悍力道,又岂能是武娘子“太乙金仙”巅峰可比?

    “何罪之有?七年了,你瞒着朕偷偷地生下了女儿,若非今日朕碰到了小太平,你还想瞒朕多久呢?”

    当然了,关于此事,李治并非真正生气了。

    想起当年的情景,以及武娘子特有的性格,李治自然是能够理解她的所作所为。

    只是自己到底是被蒙在鼓里这么多年,心中这口“气”还是要出的。

    “陛下这就是在冤枉臣妾了,半年之前,臣妾就已经正式行文去了长安,想来无论是沉香太子,或是丁山也都私下向长安禀告过了吧?”

    “陛下自己到处逛荡,常年不在长安未得消息,反而今日来这么一出‘登门问罪’,难道还是臣妾的不是吗?”

    听到李治说的是这个理由,武娘子倒是稳定了心神。

    甚至趁机摆脱了李治的“魔爪”,倒是太平那小丫头舒展了身体,一个人霸占了父皇的怀抱。

    “这个......”

    原来,李沉香和薛丁山先后见过小太平之后,就暗中去信长安,告知了太平公主的事情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要分怎么看待了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小太平终究是大唐皇室血脉,如果不知道也就罢了,这都亲眼见到了,无论是李沉香还是薛丁山,二人可都不敢怠慢。

    虽然唐皇李治和皇后杨婵都不在长安,那不还有太上皇李世民在吗?

    两人的密信,都走了八百里加急,先后进了“丽政殿”,送到了太上皇李世民的手中。

    李世民接到二人的书信之后,也不知道该怎么定夺。

    说到底,这既是大唐皇家之事,更是李治自己的私事,毕竟李治这个皇帝,早就体现出太多与众不同、于理不合的地方。

    李世民先是同长孙无垢私下里商量了一下,然后又把宗正寺几位年长的李氏宗亲,和礼部的几位主官请来。

    武娘子“贤妃娘娘”的名号是当年就记录在皇家宗牒的,如今“贤妃娘娘”诞下公主,都长到五六岁了,虽然整个出生流程都不符合皇家的规矩,这不是有当今太子殿下的书信为证吗?

    最终,还是一位李氏耆老给了一个折中的主意,大唐这边先将小公主收录进皇家宗牒,封号就按照“太平”建立。

    等何时唐皇李治回来,或者吐谷浑那位“贤妃娘娘”自己正式来了书函,再明诏告发天下。

    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,对于远在吐谷浑那位“贤妃娘娘”,别说是宗正寺和礼部这几名主官,就算是一代“天可汗”的李世民,都对其这几年在吐谷浑的所作所为,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堪称一句“奇女子”也!

    而这样的奇女子,却正是他们老李家的媳妇儿,是大唐的“贤妃娘娘”,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大唐诸公,在赞叹之余不免又多了一丝骄傲。

    果然,在收到李沉香和薛丁山的密信之后,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吐谷浑正式的公函就到了。

    大体的内容有两个,一个是吐谷浑感谢大唐全方位的援助,愿意奉大唐为主。

    第二个就是,为太平公主正式请封,只是唐皇李治不在朝中,太平的封号是给出去了,却没能将这小丫头的名字定下来。

    好在对方年纪还小,而女子在这个年代用作大名的机会也不是很多,倒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这二位太上皇和皇太后,给小丫头的赏赐就整整拉了十几大车。

    没办法,李治膝下现在算是有了两子两女,李世民他们却没能捞到一个留在身边,甚至两位小公主都没能让皇爷爷、皇奶奶见上一面。

    皇帝不在京城,皇后也去了“娲皇宫”,太子殿下征战沙场,二皇子又不知去了何处,李治这爷儿几个,还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。

    偏偏就是这样“不守纲常”的一家子,让大唐这万千臣民慢慢过上了富足的生活,大唐的疆域也不断扩大,几乎每隔几日就有捷报频传,或者有小邦小国愿意依附于大唐。

    分别了太久,总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。

    所谓小别胜新婚,一夜的风情,自不与外人道也......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“媚娘,吐蕃战局如何,昨日也不听你提及沉香和丁山之事?”

    早从小太平那里,李治已经知道了沉香太子也来了吐蕃,昨夜分别数年的二人一心修行“轩辕房中术”,倒是无暇顾及军国大事。

    而在两人缠绵之后,李治也适时地将那个记忆深处的名字给提了出来——武媚娘。

    没曾想,一向以坚毅、干练著称的武娘子,竟然对李治取的这个名字甚是欢喜。

    在武媚娘的认识中,即便李治早就有了几个女人,似乎还没有哪个女人能够赢得李治亲自取名的。

    而她这个“武媚娘”,算是另一种意义的“拔得头筹”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妾有罪,没有征得陛下的同意,臣妾就私自做主,给丁山定下了一门亲事......”

    武媚娘就把过去这将近两年来,吐谷浑南征吐蕃,尤其是李沉香和薛丁山二人的遭遇,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说到薛丁山身受重伤、几近濒死之时,即便李治明知道自家徒弟最终转危为安了,也不禁替他担心了一把。

    当武媚娘报出“樊梨花”的名字时,李治先是一愣,很快就释然了。

    是啊,既然有了薛丁山,如果没有樊梨花出现,岂不是一种缺憾?

    至于说什么“临阵收妻”的罪名,正如武媚娘所说,命都要快没了,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?

    再说了,薛丁山不也是奉命行事吗?

    既然是唐吐联军,人家武媚娘不仅仅是师母,更是一国之尊啊,薛丁山又有何罪之有?

    “丑鬼杨藩?真该死——不过,他费那么大的力气整出来一个‘白虎大阵’,最终倒是便宜了丁山那小子?”

    “哈哈,看来一饮一啄,皆有定数啊。‘白虎大阵’,白虎吗?难道丁山还真是‘白虎星’转世不成?”

    在后世的神话传说中,薛仁贵、薛丁山父子都是“白虎星”转世,这才有了“父杀子、子杀父”的孽缘。

   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李治才把薛丁山养在宫里,就算是放到了战场上,他也把薛丁山远远地派到吐谷浑,而不是同他老子薛仁贵在一起。

    因果这种事情,谁又说的清楚呢?

    无论是薛仁贵杀了薛丁山,还是薛丁山杀了薛仁贵,对大唐、对李治来讲都是一种损失,李治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。

    没想到,离开了薛仁贵,却又偏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