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二章 昊天在行动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陶养殿,前花厅。

    “两位爱卿,近日来‘天赐卫’可曾修整完毕?”

    大天尊居中而坐,太白金星按惯例在一旁相陪,接下来分左右各坐着两员战将。

    左手边坐着的,首先是天庭第一战神杨戬,在杨戬的旁边,赫然是大天尊的亲信之一王灵官。

    这二人俱是“大罗金仙”的修为,当然了,杨戬的实际战力却要彪悍的多,大罗境内已经很难找到对手了。

    在这二位的对面还坐着两人,与杨戬对面而坐的,正是那位来自“五庄观”的出云子,什么时候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。

    而出云子的旁边,正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至尊宝了。

    大天尊问起“天赐卫”的事情,自然是与出云子和至尊宝有关,至尊宝向来不善言语,答话的任务就落到了出云子的头上。

    “启禀大天尊,与魔族一战已经过去多时,‘天赐卫’余下之众有了大天尊的厚赐,不仅修为尽复,更有不少人突破自己的境界。如今‘天赐卫’上下皆感念大天尊之恩,恨不能以死相报之——”

    好吧,这番话至尊宝打死都不可能说出来的,还好有出云子这样一个人物存在,否则今日这样的场合岂不是有些煞风景?

    “哈哈,出云子过誉了,‘天赐卫’乃是本天尊应天命而招纳的仙界精英,自然不能亏待了尔等。”

    看来,无论修为到了何种境界,都是爱听好听的,大天尊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客观来讲,大天尊对这支成立不久的“天赐卫”的偏爱,还真是让人有些眼馋。

    如今连出云子和至尊宝都算在内,“天赐卫”也只剩下了五十八人而已,却依然按照百人的份额领取着修炼资源。

    如此“粥多僧少”的局面,“天赐卫”中人一个个恨不得都吃成了大肚汉,两位统领之人自然也获益匪浅。

    只是这二位都已经是“大罗金仙”巅峰的存在,境界上的提升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,在“天赐城”中近距离地坐观星河,倒是对大道的理解更深刻了一层。

   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位“宝象道人”,也是活了数万年的老古董了,为人处世的本领少有人及。

    更有至尊宝的暗中相助,硬是在这么多修炼资源的堆积之下,将境界提升到了“大罗金仙”,终于成为了“天赐卫”中的顶级战力。

    “大天尊,既然‘天赐卫’已经准备停当,也是该拉出去建功立业了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,一旁的太白金星突然向前迈了一步,虽然依旧半躬着身子,眼睛却不着痕迹地环视了一圈花厅中众人。

    太白金星说话的声音虽然不高,在座这几位却都听的真真的,更是能明白他这句话背后的含义。

    看来,大天尊这是要有大动作了?

    “太白所言不错,如今魔族依然在四大部洲肆虐。西牛贺洲首当其冲,北俱芦洲失之半壁,东胜神州也屡见侵扰,唯有那南瞻部洲,幸好有大唐的存在才能驱逐魔寇、化险为夷。”

    “本天尊乃三界共主,‘天赐卫’更是为驱除魔寇应运而生,岂能看着亿兆生灵遭受魔族屠戮、奴役之苦?”

    “当然了,魔族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,直接杀上灵山与无天魔尊对决为时尚早,不若我等也效仿大唐从某一部洲着手如何?”

    说来说去,感情咱们这位大天尊,是被大唐的驱魔行动给刺激到了?

    千里眼和顺风耳本就是大天尊的耳目,天庭众神在人族中也多有庙宇,近些时候已经有不少神仙到大天尊面前嘀咕了。

    人间的百姓是最现实的,他们在危难之时求神告仙无用,反而是大唐的铁骑为其驱除、斩杀恶魔,危难过后自然就不再到庙宇中供奉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已经或明或暗地,为大唐帝君李治建立了生祠,人间俗称为“唐君庙”。

    如此现象,一开始不过是民间的自发行为,完全是淳朴百姓最为朴实的良善和感恩。

    有好事者报到各地官府之后,各地的官员也不敢自专,这种为当今皇帝陛下立生祠的事情,他们别说是见过,连听都没听说过啊。

    于是乎,报请的奏折如雪片般送到了国都长安。

    留守的几位辅政大臣也傻眼了,房玄龄、魏征、长孙无忌、孔颖达、李药师、秦叔宝等,谁也不敢做主,就一股脑全都跑到了“丽政殿”中。

    唐皇李治不在长安,连皇后娘娘和太子都不在,真遇到了天大的事情,还只能来劳烦这位退养深宫的太上皇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您看此事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别人还好说,只不过就事论事地把各地送上来的奏报,如实地向李世民面禀了一番,单单长孙无忌,似乎那股子心火还没有完全熄灭?

    “辅机啊,这是好事啊,说明百姓心向我大唐,更说明雉奴已经获得了大唐百姓,甚至于整个南瞻部洲百姓的厚爱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吧,玄龄你等几位重臣速速拿出一个方案来,大唐境内就以州道计,每地官设一处庙宇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用只放雉奴的雕像,但凡当地为百姓、为大唐做出极大贡献之人,报请有司核实之后,亦可一并配享偏殿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务必落在实处,不可攀比、不可强制、不可盲从,所需费用就从户部支取,真有困难就从雉奴的内库里拿,他有的是钱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说大唐之外嘛,但有一地建立雉奴生祠者,派军五十前往护卫,一应开销费用从兵部来走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,眼睛中闪烁着两道精光。

    他是经历过改朝换代的,当然知道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,自己当年不过是兴盛大唐、威服外夷,引得万邦来朝,才获得一个“天可汗”的称号。

    如今,竟然有这么多地的百姓在为雉奴建立生祠?

    说实话,李世民刚刚听闻时,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吃味,毕竟也是做过皇帝的人。

    可是,当他看到长孙无忌那副神情之时,马上就明白了此事最应该怎么来处理。

    说到底雉奴那是他的亲生儿子,又是自己亲自选出来的接班人,更是唯一能够将大唐带到一个新高度的君王。

    有这样的儿子,他李世民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?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,臣等即刻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办理——”

    能够来到现场的,都是大唐的聪明人,谁还能不明白李世民的心意?

    于是乎,有了大唐官方的支持,大唐各处,甚至南瞻部洲各处纷纷开始兴建“唐君庙”。

    而薛仁贵的驱魔大军,更是一路打到哪里,就将唐皇李治的仁义、恩泽、威武宣讲到哪里。

    无论是大唐还是外邦,哪里还能没有个“聪明人”呢?

    就算是当地真的没有“聪明人”,不是还有那数万唐军将士吗?

    随便无意中透露出那么一点点,自然就会有人把接下来的事情,做得顺理成章、滴水不漏。

    “唐君庙”的大肆兴建,倒不是所有的神仙都遭了殃,比如“三圣母”杨婵,比如二郎真君杨戬,比如三坛海会大神哪吒。

    人们自然明白这几位同唐皇李治的关系,甚至有些规模宏大的“唐君庙”中,连带着杨婵、杨戬、哪吒一同供奉。

    那些有心人,就连唐皇李治的师承都给“挖”了出来,沉寂已久的“三皇庙”再现人间。

    不供奉人族的圣贤,难道要去供奉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不成?

    而灵山被魔族侵占多年,原本应该在中土兴起的佛门,也逐渐落魄了下来,吐谷浑的“东来寺”倒是成为了少有的香火鼎盛之所。

    如今大天尊在“陶养殿”中屡屡提及大唐,杨戬作为当事人之一,甚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猫腻。

    不过,既然大天尊要想将此事交于“天赐卫”,他倒是懒得插手,守守南天门不好吗?

    只是,大唐铁骑浩浩荡荡的驱魔之举,让杨戬看得很是眼热。

    尤其自家那个小外甥都能独挡一面了,他这个做舅舅的却在空享其成,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“大天尊,这四大部洲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西牛贺洲本是佛门之地,如今几近被魔族占据,势必不能当做首选。”

    “东胜神州乃是玄门正宗传教之所,东方三教虽然不如先前鼎盛,却也树大根不容撼动,就连魔族也不过浅尝辄止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南瞻部洲,正如大天尊所言,大唐的铁骑已经将其驱逐的八八九九,我天庭如果再从中插手,似乎有‘摘桃子’的嫌疑?”

    “最后,就只剩下一个北俱芦洲,魔族耗费人力、物力不少,却也只能在北俱芦洲南部肆虐,至于北俱芦洲的深处,恐怕非‘准圣’级别强者,不敢轻易涉足其间吧?”

    王灵官是天庭的老人了,全称“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”,对大天尊算是忠心耿耿。

    他是一个难得的多面手,更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典范,曾经担任过雷神、火神、降魔之神,也曾司掌收瘟摄毒。

    “封神榜”建立之后,各司都有了专职之神,王灵官就成为了大天尊的御前大将,专司天上、人间纠察之职。

    “三眼能观天下事,一鞭惊醒世间人”,赞的就是这位刚正不阿的王灵官。

    到底是经得多见得广,看到在座众人都不愿意说话,王灵官自然不能让大天尊的话落在地上,就率先分析了一下四大部洲的形势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