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60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奇地看向张君政,“你是在担心岭南路途遥远,水土不服吗?”

    张君政忙拱手道:“下官确实担心水土不服,但不是因此叹气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虽然犹豫,还是如实道:“当初秋闱放榜,下官偶遇的那位贵人,难道真的是晋王殿下?”

    虽然被点为薛尚书文吏的进士有好几个,但他总觉得自己是特殊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自负的想法,让他又尴尬又担忧。

    他尴尬的是可能自己想多了;担忧的是如果这是真的,自己真的能达成晋王殿下和皇帝陛下的期许吗?

    “是他。你应该也看到陛下了。”薛收好奇地问道,“听闻陛下和李三郎被苏公他们追上了树,你也看到了?”

    张君政惊恐地瞪大眼睛:“我不知道!我没看到!”

    什么?还有这种事?还好自己跑得快,没有看到这一幕!

    薛收遗憾道:“没看到吗?我还想问问细节呢。”

    这么有趣的事,父亲一定很爱听。

    薛收安抚道:“李三郎的相面从未出错。他说你是人才,你就一定是人才。或许你现在还很稚嫩,但多听多学多想多做,你一定能达到李三郎预言中那样的高度。”

    薛收年纪比张君政差不多,却一副长辈叮嘱的口吻。

    人与人的差距,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,即使英年早逝也青史留名的名臣和普通人的差距,就是如此大。

    薛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名,哪怕现在是大隋,他也能被推举做官。只要能讨好了皇帝,成为朝中重臣希望很大。

    张君政虽翻族谱把张良列为祖宗,若没有科举,他想成为朝中重臣几乎不可能。

    这不仅是出身差距,薛收和张君政的才华、见识、胆识的差距也很大。

    薛收或许有身份上的光环在,魏徵却没有。

    他身为一个穷道士,提着一柄长剑四处投奔“名主”,原本历史中一路跟错主公还能走到千古名臣的位置。

    人和人的差距,真是与天与地的差距一样大。

    薛收自然知道厉害的不是张君政,而是张君政未来一个叫张九龄的子孙。张君政是会错了意。

    李世民和李玄霸都很好奇,他和友人们也都很好奇,这一次会错意能不能真的造就一个新的名臣。

    虽然达到“名相”高度不太可能,但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名臣,那李玄霸那“相面”的威力也足够可怕了。

    “我会努力。”张君政感觉压力有点太大了。

    他想起了殿试时的场景。

    不仅是他,连多次面圣的友人崔仁师在进入金銮殿时都有些手足无措,不住擦汗。

    或许古时有贤才能被皇帝亲自问策。听友人说,陛下来寻晋王殿下时,也常与他攀谈。

    “但不知为何,我与一群士子一同在宫中接受陛下亲自考核,一群贤才在陛下和朝中公卿的注视下提笔答卷,压力居然比单独见到陛下还大。”

    这不仅是崔仁师一人的想法。

    虽然他不常见到陛下,但陛下曾经与这次殿试中许多勋贵世家子弟一样,也是大隋的“勋贵世家子弟”。

    据说有的士子与陛下有过几面之缘,也曾有机会得到陛下单独的召见。

    “但那不一样,太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不一样的不仅是殿试,还有殿试后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